欢迎来到南京市卫生系统后勤管理协会网站!
会员之窗
会员风貌您的位置是:首页 > 会员之窗 > 会员风貌
老楼去隐患 教科新升级

日期:2025-09-26  次浏览

近期,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总务科牵头负责的 5 号楼加固出新工程顺利完工。此前,该楼宇因建成年代久远,存在墙体开裂、屋顶渗水等安全隐患。在院长邵蔚的统筹规划与精准定位下,总务科以 “安全提质、服务教学” 为核心目标推进改造,如今 5 号楼正式 “转型” 为教科研楼,为医院教科研事业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



作为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、安徽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、南京体育学院教学医院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协同基地、首批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,我院承担了十余所本专科院校的理论授课、见习、实习等教学任务,年培养学员超 400 人次。虽然原本院区已设有技能训练中心、教室、示教室等教学用房,但此前教学场地存在 “分散布局、设施老化” 等问题,难以满足规模化、高标准的教学需求。“教学是医院人才培养的核心阵地,必须筑牢硬件根基。” 邵院长早在年初就将 5 号楼改造纳入工作计划,结合医院 “医教协同” 的发展定位,明确要求以 “安全达标、功能适配、体验优化” 为标准,将其打造为集教学、技能训练于一体的标准化平台,为师生提供全链条保障。这一规划不仅回应了楼宇安全隐患问题,更精准对接了医院作为多院校教学基地的核心需求 —— 依托优质硬件强化教学质量,巩固医院在中医药人才培养领域的优势地位。




我院5号楼为上世纪 80 年代建成的砖土结构楼宇,因材质老化、荷载不足,墙体开裂、梁柱锈蚀等安全问题日益凸显,此次改造以 “结构加固、功能重塑、效率优先” 为目标,历时两个月高效完工。针对砖土结构的先天薄弱性,施工团队采用 “钢结构支撑 + 钢筋网片加固” 的专业方案:先全面拆除并更换老化锈蚀的梁柱构件,再在墙体关键承重部位植入钢筋网片并灌注高强度水泥砂浆,形成 “筋骨强化” 保护层,大幅提升楼宇抗震等级与承重能力,可完全适配科研设备安置、多人集中教学等重载场景。在防水与外观升级上,外墙先涂刷 JS 透明防水涂料形成隐形防水屏障,再统一喷涂真石漆美化立面;屋面则先铺设岩棉保温板,再铺设铝镁锰板,进行保温隔热改造,既能彻底解决雨季渗水问题,又能有效隔绝室外高温,为室内活动营造舒适环境。内部功能布局紧扣科研教学定位精准规划,除设置科教科、护理部办公室以保障教科研管理工作高效衔接外,3 间教室均以支撑老师现场教学为核心,按需配置差异化辅助设备 ——1 间为配备 4K 多媒体教学屏的高端教室,辅助开展图文并茂的现场理论授课;另外 2 间配备 “电视机 + 黑板 + 录播系统”,既满足常规现场教学需求,录播功能可同步留存授课内容供学员课后复盘,并且方便院内老师与学校进行教学督导。4 间技能训练室则按 “中西医融合” 标准配置设备,可支撑心肺复苏、胸腔穿刺术、腹腔穿刺术、腰椎穿刺术、骨髓穿刺术等西医核心操作,以及外科换药、清创缝合、穿脱手术衣戴无菌手套、无菌导尿、气管切开、吸痰等临床基础技能培训,同时适配针刺、艾灸、拔罐、电针等中医特色技法的实操练习。为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对医院日常诊疗、教科研教学活动的干扰,总务科提前与五号楼原有科室深度对接,制定 “全楼搬迁及分期回迁” 专项计划 —— 改造前组织原有科室全部搬离以保障施工空间,待工程完工后安排部分科室回迁,同时通过精准调度施工工序,压缩工期,施工期间未对医院诊疗秩序及教科研课程安排造成影响,充分展现了后勤保障的精准统筹能力。


此次 5 号楼加固出新工程,既是总务科扎实推进 “老旧楼宇安全提质行动” 的重要成果,也是医院以硬件升级赋能教科研发展的具体实践。5 号楼的焕新不仅消除了老旧楼宇的安全隐患,更填补了专属科研教学场地的空白。未来,医院将依托这一标准化场地,进一步优化教学安排与科研布局,让优质师资与完善硬件形成合力,为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提供更坚实的保障。




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供稿  通讯员-徐佳 王础 张波  管理办公室整理


 

地址:南京市鼓楼区紫竹林3号 投稿邮箱:920680272@qq.com

Copyright@2018 南京市卫生系统后勤管理协会版权所有

主办单位:南京市卫生系统后勤管理协会 管理办公室 电话:025-58015360

备案号:苏ICP备19008383号-1

您是第 320011 位访问者